
据业内消息显示,在东莞深耕20年的模具工厂日前发布通知,称因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,公司客户订单急速减少,无法满足工厂正常生产经营条件,经工厂管理层研究决定,自2024年3月25日开始放假,放假截止期限为2024年4月30日,假期长达35天。放假期间,全员休息,工厂全面停止生产。在今年春节假期刚刚结束仅有35天之际,这家模具工厂却因订单问题而再次决定放假,足以说明其面临的经营压力已非常大。
对于一家传统制造业工厂来说,放长假的风险是客观存在,放长假不仅意味着直接经济损失,而且还要面临人员流失的风险,所以,如果不是形势严峻,工厂绝不会轻易选择放长假。对于员工来说,工厂放假意味着收入会因此而减少,是坚守岗位等待复工还是另谋出路,则成了新的问题。
公开资料显示,上述放假工厂成立于2003年,距今已超过20年。工厂成立以来,主营业务为大型精密模具及汽车模具的设计与制造,其产品广泛应用于传统燃油车以及电子产品,并赢得市场的广泛认可。然而,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复杂,这家经营了20年的模具工厂还是面临很大的挑战,最终只得通过放长假来缓解经营压力。
事实上,上述工厂放长假的工厂,绝非个例。早在2023年,有模具厂从业者就曾透露,因受到俄乌战争的影响,很多工厂的订单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减少,行业内卷加剧、工厂亏损,一些竞争力较弱的工厂甚至走到了破产的边缘。
有业内人士分析,除了地缘政治影响外,全球经济下行所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。受到疫情冲击、美元加息、能源价格上涨、汇率波动加剧等因素的影响,全球经济下行已是不争的事实。由于经济下行,各界预期持续走弱、购买意愿下滑、购买力下降,使得需求端呈现整体性萎缩,尤其是电子和汽车消费领域。由于需求端在萎缩,市场供需开始失衡,供给过剩,工厂只得通过削减产能来适应市场需求。
我们知道,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大国,生产的商品曾热销海内外。随着市场供需开始失衡,订单减少使得产能过剩,国内的工厂自然会受到影响。总的来说,在外部订单逐渐减少的当下,工厂选择放假或走向倒闭,都是迫不得已的举动。
随着外部竞争日益激烈,国内模具厂的处境或将进一步“恶化”,唯有不断提升创新能力、积极开拓新市场,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准定位,并立于不败之地。
